2016“新浪C+峰会”在京召开AI、VR时代正在到来

admin  于 2016-9-14 12:25:30 回帖奖励 |阅读模式
0 1185

中新网9月14日电 昨日,由新浪科技主办的“新浪C+峰会”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召开,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嘉宾在活动中畅想未来。

  “新浪C+峰会”到今年已经举办了第二届,主要关注科技行业的新趋势。本次峰会以“未来之境”为主题,重点关注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、金融科技、智能出行等领域,来自美国高通公司、红杉资本、科大讯飞、京东、苏宁等50多名IT、通信、互联网、金融投资各领域的重要嘉宾出席了峰会。

  新浪网副总裁邓庆旭在致辞中表示,科技行业的颠覆式变革和发展赋予我们这代人宝贵的机遇。过去的一年,科技创业的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,创业进入了大浪淘沙的时代,但是依然有很多优秀的创业项目脱颖而出,同时VR、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与实际生活的结合,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想象。

  AI正走向现实 //

  “这是一个非常迅猛的科技爆炸的时代,我们面临的是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纳米技术、基因编程、量子物理等新科技”,科幻作家陈楸帆这样感叹。

  今年3月,随着AlphaGo挑战人类成功,人工智能的力量让很多人都倍感惊讶。不论是国内国外,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,而之前一直低调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也借此机会走上前台。投资人究竟怎么看待火热的人工智能,产业里领先公司究竟是如何将人工智能做成一门好生意的?

 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给出了明确的观点。周逵认为,下一波伟大公司将诞生在AI产业。虽然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人工智能,但实际上它的发展还是在一个初级阶段,“或许10年、15年以后,我们可以感受到更多的人工智能的发展,可能过25年或者是30年以后,就会发现机器在很多地方比人类更聪明。”

  科大讯飞在峰会上展示了语音实时转写的技术。科大讯飞创始人、轮值总裁、研究院院长胡郁表示,在过去的几年当中,大家已经接受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,就像水和电一样进入到我们的生活。在将来的10年,人工智能也会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,让每个人都离不开。

  除了在行业应用之外,也有公司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到普通人。在出门问问CEO李志飞看来,今天所有AI的技术,无论是语音识别还是计算识别,熟悉其原理的话会看到它的机械性。机器可能有简单视觉、语音等方面的模拟,但理解、思考、创造和协作非常难做到,因此人是永远不可能被机器代替的。李志飞称,目前来看,人工智能普及,最好的落地方式是硬件产品,为此,出门问问已经发布了多款智能硬件产品,涉及可穿戴和车载等领域。

  与此同时,更多的人将AI技术看成了技术和业务的驱动力。饿了么创始人、CEO张旭豪表示,O2O平台的流量红利阶段已经过去了,单靠流量去赚钱很难支撑整个商业模式的长期发展。在过去的很长时间,里外卖行业都是靠地推,或者说执行力来驱动外卖行业的发展,而未来,引领外卖行业下半场不是靠执行力,而是人工智能A爱基,净值,资讯)I、大数据等技术创新。

  大数据是实现人工智能的根基和血液。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?认为,过去30年整个互联网产业主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,而现在正快速进入物联网时代。世界上所有用到电的装置、设备都连接起来。加上5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每一个人今后的工作、生活和社会形态都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变。

  在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中,无人车开始逐步走向大众视野。新浪集团战略副总裁褚达晨、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邓志东、地平线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负责人余轶南、ROOBO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尹方鸣、云知声创始人梁家恩围绕着无人驾驶汽车的主题,畅谈了自己的看法。

  邓志东认为,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在2021年前后应该能实现商用,能够看到有无人驾驶汽车出现在马路上。余轶南则认为,不超过2020年中国将有100万台无人车出现在路上。嘉宾们看好无人车的发展前景,也认为在这一领域,中国企业不会比国外落后。

  VR创新仍在路上

  在下午主题为“未来之镜”的对话中,紫牛基金合伙人张泉灵、松禾远望创始合伙人程浩、蚁视创始人兼CEO覃政、微鲸VR CEO马凯等嘉宾围绕VR降温以及VR是不是伪需求展开了热烈讨论。

  张泉灵称,过去一年中,投资界总的态度基本上是谨慎乐观。“大家说得多,看得多,扔下去的钱比较有限,特别是人工智能,实际投向人工智能的钱比投向VR的钱要更多一些。”

  “现在在投资界来讲,VR是雷声大雨点小。”同样作为投资人的程浩表示赞同。他认为,从大的角度讲,硬件确实比较难投;抛开硬件之外,就是软件、内容和服务。就现在投入软件内容服务来讲,时机稍微有点点早。

  作为VR领域的创业者,覃政同样表达了类似的观点,“投资人现在都不看好VR的硬件投资,这是非常确定性的”。他还表示,现在这个行业第一阶段没有完全的把格局确定下来,第一阶段真正成为主流的产品形态都还没有出来。覃政劝告投资人暂时先不要投VR硬件,因为现在的标准尚未确定。

  关于未来VR的使用场景,张泉灵表达了一个观点:但凡存在全场景式的“平行世界”,就是适合VR的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游戏、电影宣发和体育等将会被VR改变。

  然而,这种改变可能需要VR产品形态和技术层面进行创新。嘉宾们一致认为,在短时间内,VR更多的是在娱乐方面,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终端硬件上,VR创新仍在路上。

  新金融成讨论热点

  过去一年,P2P跑路等问题让互联网金融一直处于风口浪尖,风险和监管成为整个市场讨论的话题。在峰会上,苏宁金服集团常务副总裁黄金老、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等业内嘉宾参与了讨论,碰撞出精彩观点。

  黄金老表示,互联网金融拥有普惠性、同时降低了服务费率、扩展了消费场景,因而在促进消费升级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。

  虽然互联网金融改变了消费,本质上,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关系仍然难以处理。来自社科院金融所的嘉宾杨涛认为,很难界定什么是传统金融和新金融,只有在技术影响下不断变化的金融。新金融或许是金融技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。

  在金融最重要的风控环节方面,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认为,当互联网金融活动开始在新技术、新条件下、新平台上开始展开的时候,监管需要重新识别和重新定性。

  嘉宾们认为金融监管也面临新技术下的问题以及传统金融问题。在分业监管这个框架下,监管存在着巨大的套利空间。从目前的趋势来看,监管主要基于信息披露和行业自律。

  更大的改变正在生命和生活中发生

  除了正越走越近的人工智能、无人驾驶、虚拟现实、新金融科技等领域,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新突破也正发生在生活中。

  华大基因副总裁朱岩梅认为,IT技术正在改变生命科学领域,生命的数字化正在发生,未来的人和基因融合已经开始。在朱岩梅看来,生命各种指标都可以进行量化,人不能仅仅有一个财务帐号,还应该有一个健康帐号,甚至可以精确到随时知道自己能活多少岁。

  放下看似长远的新技术不谈,其实更小的改变正在我们生活中发生。700Bike联合创始人张向东认为,生活中很小的变化就是创业者的机遇,应该让技术进步为人类的快乐而服务,而不是相反。

  张向东称,现在纯粹的数字化领域已经没有多少创业机会,不仅仅局限于创造流量和创造快速赚钱的机会,而是应该真正去创造一些商业价值,这个商业价值建立在社会价值之上,是长久的生活理念和精神的品牌,那才是真正的商业成功。

  未来可期,但机遇在哪里,每个行业的每个创业者都能给出自己的答案。从“计算(CAlculation)”能力的巨大提升到公众“意识(Consciousness)”的普遍觉醒再到改变现状的“冲突(Conflict)”,这些C维度正在激烈碰撞交融,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生活。未来其实已来,更好的未来也即将到来。


| 0 人收藏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马上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QQ|小黑屋|vr资源吧 |网站地图